从破局到深化:公平竞争如何为中国经济注入持久活力?

发布时间:2025-09-15

从破局到深化:公平竞争如何为中国经济注入持久活力?

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重要目标,而公平竞争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基石。过去,市场中存在不少制约发展的问题:部分地方为保护本地企业,设置隐性壁垒限制外地商品流入;一些行业通过联盟形成垄断,抬高准入门槛,让中小创新企业难以立足;少数大企业凭借市场支配地位,随意调整价格、挤压对手生存空间。这些现象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,还浪费了社会资源,公平竞争政策的出台,正是为了破解这些难题,为所有经营主体打造公平、透明、有序的竞争环境。

公平竞争的重要性,体现在对市场、消费者和资源配置的多重赋能上。从市场活力来看,公平竞争如同 “催化剂”,让企业无法依赖不正当手段获利,只能专注于提升自身实力。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,在公平竞争环境下,各大品牌围绕拍照技术、续航能力、系统流畅度展开激烈比拼,短短几年内,高像素镜头、超级快充、折叠屏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,既推动了行业技术迭代,也让市场始终保持旺盛活力。对消费者而言,公平竞争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福利: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,会主动降低成本、优化服务,比如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,不仅让商品价格更实惠,还催生了次日达、上门退换货等贴心服务,极大提升了消费体验。在资源配置方面,公平竞争像 “指挥棒”,引导资金、人才、技术等资源流向效率高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。就像新能源汽车领域,那些在电池技术、自动驾驶研发上有突破的企业,能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,加速行业整体升级,避免资源浪费在低效企业中。

政策的核心内容清晰明确,主要围绕三大方向发力。一是反垄断执法,重点打击企业间的价格垄断协议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,比如查处大型商超联合定价、互联网平台 “二选一” 等违规操作,维护市场公平;二是反不正当竞争,针对商业混淆、虚假宣传、侵犯商业秘密等乱象,整治山寨知名品牌包装、虚假夸大产品功效的广告,保障诚信经营企业的权益;三是公平竞争审查,要求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补贴、市场准入、政府采购等政策时,先开展自查,确保政策不会排除或限制竞争,从源头杜绝 “政策垄断”。

自政策实施以来,成效已逐步显现。目前,我国已构建起以《反垄断法》为核心,搭配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及系列规范性文件的 1+1+1+N” 制度体系,为政策执行提供了坚实法律支撑。在审查层面,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四级政府已全面建立审查机制,累计完成 4.2 万件政策文件审查,对 1.14 万件不符合要求的政策提出修改意见,同时通过公布举报途径,办结 596 件举报线索,有效清理了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隐患。如今,市场活力明显提升,企业创新积极性高涨,新产品、新服务不断涌现,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展望 “十五五” 期间,公平竞争政策将进一步深化。监管部门会重点关注半导体、工业软件、平台经济等科技前沿领域,防范这些领域出现垄断抑制创新的情况;同时加强数字技术在反垄断执法中的应用,让监管更精准高效。在国际层面,我国还将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强竞争政策合作,参与全球竞争治理,推动构建更公正的国际竞争规则,为各类经营主体打造更稳定、可预期的发展环境,助力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。煌上煌/投资者教育基地

image.png